[摘要] 随着工业革命4.0的推动与全球化的深入,全球教育变革面临六大趋势与挑战:项目式学习深入课程教学改革,人工智能广泛运用于教育,学生横向技能受到重视,教育中的性别平等有所进展但表现缓慢,校园欺凌威胁校园安全与学生健康,终身学习成为必然趋势。
[关键词] 全球教育;趋势;挑战
[作者简介] 宋佳,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佳,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硕士生(上海 200234)
随着工业革命4.0的到来,人工智能正在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科技的发展助推在线教育和虚拟学习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教育生态,与此同时,教育公平问题与技术德行引发关注。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都十分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和全球胜任力,项目式学习深入课程教学改革,学生横向技能包括社会情感学习备受重视。校园暴力和欺凌已经成为威胁全球校园安全和学生的显著因素,各国对此相继出台举措保护学生权益。本文基于2019年英国培生集团发布的《全球学习者调查》等研究报告,总结了全球教育变革面临六大趋势与挑战。[1]
一、项目式学习深入课程教学改革
项目式学习,是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设计和实施项目主动探索世界,发现问题,激发创造力,在此过程中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学习过程体验,进而达到深层次的认知目标。[2]目前,项目式学习在多个国家的基础教育阶段被广泛采用,并成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现象级主题。
首先,项目式学习正作为重要课程教学理念嵌入各国国家课程纲要。芬兰2016年新的国家课程纲要强调用跨学科整合式的教育打破科目壁垒,培养学生横贯能力,通过专题式项目学习帮助学生应对未来需求。[3] 同样,新西兰2010年实施至今的国家课程纲要中,倡导通过项目式学习的理念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例如在课程纲要中以学习领域的概念代替学科的概念,侧重学生个体参与和贡献度。[4] 其次,项目式学习的学科适用范围在不断扩大,比如由传统的知识学科拓展至学生的身心健康领域。芬兰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在全国开展了“芬兰学校动起来”运动项目及在此基础上的项目式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参与学校操场设计与改建,还可以利用运动科技激发身体能量,服务同伴互助学习。美国一些学校通过项目式学习治疗学生童年创伤,促进社会情感能力发展。[5] 再次,近年来,针对项目式学习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偏差,例如存在学生选择项目权较小、问题驱动被作品驱动取代等问题,各国通过探索评价标准来改进项目式学习的质量。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提出了项目式学习的“黄金标准”,包括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持续提问、真实性、学生声音与选择、反思、批判与改进、公共产品。[6] 最后,项目式学习正在与远程学习连接在一起,远程教育技术使项目式学习可以脱离课堂在线进行,不仅扩大了项目实施的范围与途径,也增强了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的个性化参与和发展。同时,项目式学习的理念正在由学校教育不断拓展至家庭教育,尤其学生寒暑假在家期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设计实施项目,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热爱。[7]
项目式学习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要由传统的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学生探索项目的引导者和辅助者,这也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教师知识面应得到拓展,不宜仅局限于所教学科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主动发现和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推动小组成员协作,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对学习进展进行及时反馈和总结。同时,项目式学习强调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参与的关系,实现高效学习。[8]
二、人工智能广泛运用于教育
工业革命4.0时代的标志之一是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人工智能可以增强学习体验,服务学校管理,提升学习质量,虚拟学习将成为未来十年的新常态。2019年英国发布的《全球学习者调查》报告显示, 84%的受访者认为今天的学生受益于技术支持他们的学习,这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这些技术包括传统学科游戏化、挑战驱动的教育项目、聊天机器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学习者管理系统、自然语言处理、可穿戴技术、预测建模和虚拟增强现实等,这些技术正在深度影响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关系和人才培养方式,也在推动教育教学和管理领域的创新变革。
人工智能技术被用于提高学习成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额外支持。一方面,在数学、物理、化学、工程、医学等一些特定学科中,人工智能的虚拟技术可以使学生“亲临”项目实验现场,增强学习体验;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校园安全管理、学生成就评估、成绩风险监测、学生发展画像等。人工智能的运用和大数据分析,极大程度促进了学生个性化深度学习和校园高效管理。技术增强的学习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同时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教学效能的能力也受到各国重视,信息技术素养不仅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人工智能技术也被广泛运用于教师培训过程。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在教育中运用的技术德行问题引发关注,包括学生的个人隐私、学校运用人工智能管理课堂的边界、教师的运用权限等需要谨慎对待。
三、学生横向技能受到重视
学生横向技能是指专业知识与技能外的软技能,如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合作等。横向技能可以有效促进认知技能的发展,在学生学业成就和个人福祉中扮演重要角色。
近年来,一些国际测评十分注重对学生横向技能的考查。经合组织主导的国际学生测评项目(pisa)2015年首次开始测评全球52个教育系统中学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能否做到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协作以及将任务分配给最适合的人。[9] 2015年的pisa还在阅读部分提出了“批判性阅读”“批判性思考”等概念,并在2018年的测试中有所体现。pisa越来越重视学生对接受信息的独立反思及在此基础上所作出的自主性和批判性表达。同时,经合组织2017年中期开始尝试实施的社会情感技能测评(study on social ï½nd emotional skills , sses),是一项专门针对10岁和15岁学生开展的国际测评,目前已经在一些国家和城市开展试点,旨在收集学生家庭、学校、学区学习环境等数据,研究影响学生社会情感技能养成的环境因素和实践。[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自2013年以来一直在关注亚洲学生横向能力,指出其是21世纪学生必备的技能。亚太局近年来研究小学后期和中学早期学生的横向能力发展,主要集中在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全球公民意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媒体和咨询素养技能以及内在个人技能等方面。[11]
在国家层面,一些国家尤其注重学生社会情感学习以及全人教育。社会情感学习包含五项核心能力,分别是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与他人关系和负责任的决策,涵盖了学生理解和管理情感、设定和实现目标、建立和维持积极关系并作出负责任的决策的过程,也是全人教育重要一环。新加坡将社会情感学习整合在课程大纲中,并将其作为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部分。[12]美国不仅在中小学强调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培养,还将社会情感能力前置在教师培养阶段,同时对一些州的学生社会情感表现进行测评,以评促建,努力推动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重视学生社会情感发展。[13]研究表明,社会情感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成就,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具有强劲的投资回报,即每投资1美元就会产生11美元的经济回报。[14]
四、持续推进教育中的性别平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期公布的关于教育中性别平等的报告显示,25年来低收入国家女孩的初等和中等教育入学率几乎翻了一番,小学入学率的性别差距减少了一半。然而,这一变化的速度还不够快,女童的小学入学率在25年间只增加了10个百分点,从78%增至88%,每年不到0.5个百分点。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到2050年才能让所有女孩都上小学。[15] 自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了倡导性别平等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以来,保障性别平等已经被写入多国宪法,但由于一些国家的宏观政策缺乏、特定的社会文化因素、低效的教育系统等,提高女童受教育率仍然路途坎坷。与此同时,女性学习者在课程和教科书中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她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到被疏远。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中学英语教科书中,女性形象占比不到一半。49个欧洲国家中,有23个国家的课程不涉及性取向、性别认同或表达等问题。[16]
另外,男女学生的学业表现差异同样值得关注。近年来,一些研究显示,基础教育阶段“阴盛阳衰”现象显现,女生的学业成绩表现优于男生。分析发现,这与学习内容、考试形式、评价标准、教师性别分布及偏见、女性个性特质如自律性高等不无关系。基础教育学生学业成就表现差异直接影响男女学生的大学入学率,近年来女生的大学入学率上升以及在某些传统理工科领域的占比上升,都意味着要关注基础教育中的男生表现与发展,乃至实施必要的学校教育改革。
五、校园欺凌与学生健康不容忽视
校园欺凌与暴力已经成为威胁校园安全的重要因素。所有与学校有关的暴力行为都是对儿童和青少年受教育权、健康权和福祉的侵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校园欺凌与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名为《数字背后:结束校园暴力和欺凌》的报告,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一个月内至少遭受过一次校园欺凌。多达十分之一的孩子受到网络欺凌的影响。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曾与其他学生发生肢体冲突,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过去一年中至少遭受过一次身体攻击。近年来,校园欺凌行为总体有所减少,但网络欺凌日益凸显,来自欧洲的数据显示,11-16岁使用互联网并遭受网络欺凌的学生比例从2010年的7%上升到2014年的12%。[17]
校园暴力和欺凌对受害者来说可以是毁灭性的,不仅对学业成绩、升学和就业前景有不利影响,还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长远影响。此外,学校里焦虑、恐惧和不安全的气氛会损害所有学习者的教育质量。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安全学习”运动,为各国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发布了一套支持材料,旨在提高认识,促进消除校园暴力和欺凌,计划于2024年前结束所有校园暴力。各国也采取了不同的防治措施,例如加拿大艾伯塔省开展了“校内尊重”计划,为学校教职人员包括教师、行政人员、辅导员、校车司机、家长志愿者等提供预防在线欺凌、虐待、骚扰和歧视培训;英国从今年9月起将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中小学义务教育的一部分,提高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信心;韩国教育部自1994年起每五年实施一期“学校暴力预防与对策计划”,加强学校在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方面的作用。
六、终身学习成为必然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世界正在转变为人们终身参与教育的模式,而非仅仅是学校教育阶段。人们需要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或再培训,以保持与时俱进。据估计,仅到2022年,每个人平均需要额外101天的学习时间,才能跟上不断变化的工作世界。[18] 《全球学习者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有70%的学习者认为,整个职业生涯都为一个雇主工作的观念已经过时,84%的人认为自身职业道路将与父辈明显不同。同时,传统的退休观念已经过时,许多人宁愿放弃退休后的自由时间和业余爱好,而选择兼职工作、创业或开始第二职业。
自助式教育正在流行。自助式学习,即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学,是人们提高工作技能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寻找信息并自学成才。自助的方式让不同年龄、职业和教育水平的人们参与到终身学习中来。考虑到在线资源的便捷经济性、短期课程和认证的发展,加之人们对传统教育机构的信任度下降,人们相信自助式学习是未来的趋势。
与此同时,个人及雇主正在引领职业培训和技能学习。英国的学徒制具有较长的历史且发展较好,在对学徒的最新调查中发现,英国30%的学徒接受了至少相当于其工作时间20%的正式培训,86%的学徒对他们的学徒生涯感到满意。[19] 此外,也有很多人进行自学或参加认证课程。不论哪种方式,人们都希望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职业生涯发展,通过终身学习实现个人不同人生阶段的价值与目标。(作者:宋佳 张佳)
《人民教育》杂志